千年濤聲依舊 與CX-4一起尋海上絲綢之路
泉州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在港口的北部,有一座被稱為“世界陶瓷之都”的縣城——德化。從福州驅車前往德化,再從德化到達泉州,這就是我們最后一天的行程。
東南沿海因海上絲綢之路而繁盛,雖然是周末,但一早上還是車水馬龍,一派繁忙景象。
路過服務區(qū),同行的泉州小姐姐向我們推薦這邊的“光餅”。到底是什么餅我也不敢問,反正挺好吃的。
剛下高速進入縣城,陶瓷的身影就映入眼簾,就連中午吃飯的酒店里,墻壁上也都用陶瓷制品來做裝飾,看起來典雅美麗。這一切都在提醒著我,這里是“陶瓷之都”。
高速公路下口的手機隨拍,手機長焦加上減速帶的顛簸,各位湊合著看吧……
在德化這里,大街上隨處可見有關瓷器的裝飾,就連中午吃飯的飯店墻壁上也都是瓷器裝飾。“瓷都”之名可見一斑。
可能有人會有疑問,最著名的瓷器不是景德鎮(zhèn)嗎?其實這種說法沒錯,景德鎮(zhèn)是官窯,給皇家供貨的,燒出來的成品經過層層篩選,萬里挑一送入皇宮,給皇家使用。而德化的白瓷并沒有那么尊貴,但是它的意義遠不止給皇家上供這么簡單。
德化的制瓷業(yè)始于新石器時代,發(fā)端于夏商,興于唐宋時期,而在明清達到了全盛。
德化窯址遍布,從新石器時代開始祖先們就在這方水土上燒制陶器了,延續(xù)下來各代都有遺留的痕跡。
德化白瓷更多的是扮演著外銷瓷的角色,在中國南海出水的“南海一號”南宋沉船的下層貨倉中,就發(fā)現(xiàn)了數不勝數的德化白瓷,而在當時,遠洋貿易的貨船常用德化白瓷作為壓艙貨物。到了清代的康雍乾時期,德化白瓷的外銷達到了鼎盛,西方宮廷貴族將這些中國出產的瓷器視為珍寶大加收藏,并且吸引著他們進行仿制,最終在18世紀西方的制瓷技藝達到了成熟。而如今,西方的制瓷已經深入到醫(yī)療等領域,而德化白瓷,可以說是西方制瓷工藝的老師。
如果說景德鎮(zhèn)的瓷器代表了中國制瓷工藝的巔峰,那么德化白瓷,則是真正讓世界見識到了中國瓷器的魅力,中國才會獲得China之名。
這張圖是我在兩年前去南海一號博物館時拍攝的,船艙中堆砌著滿滿的瓷器,其中很多都來自德化。可見在宋元時期,德化的外銷瓷就已經深受歐洲人的青睞了。
中國白博物館是我們此行的第一站,這座博物館是國禮大師、“中國白”燒制工藝大師陳仁海先生建立的。陳先生說,德化白瓷的白溫潤剔透,而景德鎮(zhèn)的白瓷稍微灰一點,兩者呈現(xiàn)出不同的風格,這是由于土質不同的原因。此外“中國白”的標準燒制溫度在1310℃,這一點很重要。
中國白博物館是陳仁海先生一手創(chuàng)辦的,我們到訪時展館還沒有完全裝修好,但是里面的藏品都已經就位,琳瑯滿目。
受到中國書畫大師啟功先生的指點,陳仁海開始嘗試“中國白”的藝術創(chuàng)作。展廳中的很多展品創(chuàng)作,都扮演過國禮的角色,在國家領導人出訪或者是在重要會議上作為禮物贈送給外國元首的。
陳仁海先生諳熟德化白瓷的燒制工藝,并且通過努力創(chuàng)立了“中國白”品牌,其中很多作品都被中央當做國禮在出訪或重要會議上贈送給外國領導人和友人。
看了這些作品,我才真正感受到中國制瓷技藝的高超,也終于理解為什么西方人這么癡迷于中國瓷器。其中一件“天鵝飛舞”的作品是被當做贈送給俄羅斯的禮品,為了將俄羅斯藝術與中國藝術結合,陳仁海選擇了用瓷器來表現(xiàn)俄羅斯的芭蕾舞。舞動的少女活靈活現(xiàn),曼妙腰身與纖纖細手處處展現(xiàn)出靈動柔美。最令人驚訝的是舞裙邊緣的一圈蕾絲,看起來柔軟輕薄,一問之下才知道這也是用陶瓷燒制出來的,令人嘆為觀止。
這件作品是作為贈送俄羅斯的禮物燒制的,整體是一個芭蕾舞者,細節(jié)處嘆為觀止,例如蕾絲裙邊,也是由陶瓷燒制而成,絲毫沒有堅硬之感。
陳先生說這里面的作品都是一體燒制而成,沒有粘合拼接,這無疑對細節(jié)的制作帶來了更大的難度。
另外一件上海世博會福建館鎮(zhèn)館之寶《世博和鼎》更是吸引人,其上復雜的菊花造型與梅花、玫瑰交融在一起。細問之下每一個菊花的花瓣都是手工塑型并燒制而成。陳仁海說,所有的藝術品都是一體成型的,燒制這樣一尊鼎,需要二三十人用三年的努力去完成。當然,展館中的展品價格自然是不菲的,世博會上的那尊造型相同體型稍大的鼎,就價值5.6億元。
這一件“世博和鼎”就是鎮(zhèn)館之寶了,價值不菲,也是館中最惹人注目的一件作品。
鼎身之上覆蓋著很多種花,這些都是工匠用手一點點捏出來的,像菊花的花瓣,造型逼真,而這樣一件作品需要二三十人花費三年時間才能完成。
“中國白”身上的高級感自然不是與生俱來的,這其中包含著手藝人的心血,從精心設計到用心制造。馬自達這次也挺用心的,為我們準備的CX-4全都是白色的,在太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更漂亮。新款CX-4不僅僅是變繁為簡,新車還新增了勃艮第紅內飾,細節(jié)處的工藝在馬自達車型每次改款升級時都能看到進步。每一次細微的進步帶來的改變是潛移默化的,如今的CX-4已經不單單只是一臺操控運動的車,很多細節(jié)也更經得起欣賞和挑刺了。
展館擺放著一整套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時的餐具,同樣出自陳先生的“中國白”,簡單的餐具中透露出不簡單的文化內涵。
面對著一件件價值不菲的藏品,我們生怕呆久了不小心損壞什么,參觀之后就去了同在德化鎮(zhèn)的順美陶瓷文化生活館。在這里不僅可以了解到德化制瓷的歷史,還能參觀到現(xiàn)代瓷器工藝品的制作,最后還能親自體驗一番。
生活館與博物館最大的不同就是這里充滿著玩樂與生活氣息,但這些同樣都是建立在德化瓷的基礎上。走進這里,就像走進陶瓷世界一樣。
宋元時期,德化瓷以青白瓷為主,產品主要以日常生活用品為主。器型有爐、盤、壺等。當時德化瓷是海上絲綢之路最主要的商品之一,而這一時期的德化瓷也開始注重紋飾,甚至有一些吉祥的文字和符號。
這是一件宋代的瓷盒,上面寫著“天下太平”四個字,清晰可辨??躺霞榈淖趾头枺谶@一時期德化瓷中很常見。
到了元代,德化瓷主要是白釉和青白釉瓷,白釉呈現(xiàn)出乳白色,類似于明代的象牙白。而青白釉則呈現(xiàn)出水清色,釉厚處還會略顯淡綠,有淡雅之感。
到了明代,德化白瓷達到了一個高峰期,此時的白瓷白似象牙,是當時白瓷生產的最高水準,歐洲人將這種白稱呼為“中國白”。中國瓷器也由此被西方人認識并喜愛。
這是一尊明代的佛像。明代時期的德化瓷在白色的效果上更進一步,同時造型也更復雜更多樣,這一時期的瓷器也更為西方人喜歡。
有清一代,德化白瓷的傳統(tǒng)技藝得到延續(xù),同時青花瓷開始遠銷海外,風靡世界。此時的德化青花瓷生產達到了全盛,器身上的裝飾圖案取材豐富,畫風樸實,獨具魅力。
這件清代的器物更小巧,但造型紋路更復雜。這一時期的紋樣取材廣泛,相對來說還較為樸實。
民國時期,由于戰(zhàn)爭頻仍,德化瓷業(yè)日漸式微,此時瓷器裝飾蔚然成風,涌現(xiàn)出了像鄭少陶、許光月等一大批陶瓷彩繪藝術大家。這一時期的德化彩瓷身上的繪畫圖案非常精美,呈現(xiàn)出別樣的藝術感,德化的彩瓷藝術也因此而得到發(fā)展。
民國時期的德化瓷多輔以繪畫,成了展現(xiàn)個人藝術的平臺。這件壺就是其中一件出色的作品。
展廳還展出了許多不同版本的漢語馬可波羅游記。馬可波羅對于中國瓷器走向歐洲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他帶回去的那一類型的瓷罐被稱為馬可波羅罐。
館長非常用心地將《馬可波羅游記》的中文版書籍收集整理出來,其中很多版本看起來都非常老了。
如今順美陶瓷文化生活館結合時下備受大眾喜歡的卡通形象,創(chuàng)作出了一系列陶瓷工藝品。在參觀生產線的時候,正好有一批陶瓷杯在生產。工人們將不同的零部件黏在一起,放進爐中燒制,并為器物上色。工作人員介紹說現(xiàn)在陶瓷制作也有全自動生產線,但是僅限于制作水杯之類的簡易器物,稍微復雜一些的,機器是無法代工的,還是需要工人手工完成。
這里生產非常多的以卡通形象為藍本的陶瓷工藝品,擺放在一起非常好看。估計很多游樂場里的紀念品商店的貨物,都是從這邊來的。
陶瓷的生產線如今還是以純手工為主,但也有全自動生產線,不過這種偏重藝術的工藝生產,全自動生產線難以完成全部,只能做一些最簡單的杯子之類,復雜一點的工藝品還是需要手工完成。
參果的過程中看到幾名工人正在為茶杯上色,卡通形象上的細微顏色則需要用毛筆等工具徒手畫上去。
燒制過程是全自動的,待燒制的器物從一頭進入,窯爐的中間是溫度最高的地方,待器物從另一頭出來時,還能感受到上面的溫度。
最后就是男女老幼喜聞樂見的體驗活動了。陶器制作這件事看著簡單,但實際上手之后就會發(fā)現(xiàn)真的有難度,盤子的旋轉速度,手的張合力度都是有講究的,不要說制作造型精美的器物了,就是能夠把器物做規(guī)整,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這種事對于我們這些糙老爺們兒來說,真的是有些為難了。
我曾經也做過這樣的陶器,但是沒有成功。中國傳統(tǒng)技藝的魅力就在于看似簡單,但上手才會發(fā)現(xiàn)很難。只有真正體驗了,才能感受到巧手匠人的厲害之處。
隨著體驗的結束,整個秘境探索之旅也就接近尾聲了。在從生活館出發(fā)前往泉州之前,我們一車四人來了張合影。畢竟相逢即是有緣,偌大江湖,能有幾天共同的經歷,也是實屬難能可貴。在探索人文的同時能夠結下友誼,也是一大樂事。
有一句話經常被各種調侃,那就是“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但說這句話的人,未必是在開玩笑。馬自達CX-4從上市以來就一直在走自己的路。在我看來這是一臺挺個性的車,專挑不好的路走。以轎跑SUV的身份大膽進入中國市場并走出一條自己的路實屬難能可貴,以至于現(xiàn)在都不好找到CX-4切實的競爭對手。而CX-4似乎想把這種個性玩到極致,四季“秘境探索”下來,原本這個似乎只有顏值和駕控的工業(yè)藝術品,成了一個有溫度的“伙伴”。
中國文化何嘗不是在走自己的路。慈城將格局延續(xù)千年,紙簾的咔噠聲仍回響在澤雅的群山中,德化白瓷依舊展現(xiàn)著迷人的魅力,讓人百看不厭。為什么中華文明能夠幾千年傳承下來?為什么海上絲綢之路在沉寂復起之后中國依舊是重要的起點?如今中國文化走向了世界,正因為我們仍舊在堅持走自己的路,世界才能看到一個有五千年文明積淀的、真實的中國。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網 黃克宇)
>>點擊查看今日優(yōu)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