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甘家用轉戰(zhàn)運動 英菲尼迪G系/Q50歷史
【太平洋汽車網 文化頻道】提及“混血”二字,恐怕對于多數人而言并不陌生,但倘若想在人類工業(yè)史上找出帶有混血基因的產物,或許并不多見。在當今的汽車領域,就有這么一款車雖有著日系車的面兒,但骨子里流淌著的卻是德系車的“血液”。英菲尼迪Q50L——以高貴典雅的個性外觀著稱,搭載來自戴姆勒代號為M274的2.0T渦輪增壓發(fā)動機,與奔馳C級同款機型。
回望歷史,Q50的前身是英菲尼迪G系:第一代G20車型(P10)于1990年推出,歷經6年于1996年停產,其不錯的綜合素質為G系列奠定了市場基礎。1998年推出第二代車型(P11)沿用了一代車型的動力配置,生產周期僅有3年。從第三代(V35)開始,乃至第四代(V36)車型,英菲尼迪G使用了日產的FM后驅平臺,并貼上了Skyline的標簽,定位比一、二代更高端,設計取向運動。2013年,英菲尼迪宣布G字頭將隱退,由Q字頭接替其江湖位置。新一代Q50車型在2013年北美車展全球首發(fā),加長版Q50L于2014年末在東風英菲尼迪實現了國產。
1989年,英菲尼迪品牌于北美地區(qū)誕生,次年就推出了初代G20車型(代號P10)。第一代英菲尼迪G,基于日產Primera車型打造而來,多加一些配置,然后再掛上英菲尼迪Logo的車型。作為專攻美國市場的日產豪華子品牌旗下的車款,采用成本較為低廉前置前驅布局,性能上應對前置后驅的對手們難免有些力不從心,好在該車各方面表現均衡,并無槽點,因此市場反饋還不錯。關于初代G20,當時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廣告語:“生于日本,在歐洲留學,到美國就業(yè)。”
第一代的G系列車型比較單一,只有四門轎車版。外形設計風格簡潔,車頭部分窄小的中網用一條橫向格柵進行分隔,前后包圍與車門加上了當時車型廣泛應用的黑色防擦條。車側沒有復雜的線條裝飾,不規(guī)則多邊形尾燈采用上下排列的光源布局。內飾設計主打舒適性和豪華性,中控臺整體偏向駕駛員一側,四幅式方向盤樣式普通,儀表盤采用紅色指針黑色背板。車身尺寸方面,該車長寬高為4400mm/1690mm/1390mm,軸距為2550mm。
當時英菲尼迪同期推出的還有Q45車型,G20的定位是充當比Q45更入門級的豪華車型?,F在的豪華車都有多種引擎排量可供選擇,或者一種排量多種功率輸出版本,還可以根據排量的多寡來命名,以展示身份尊貴的程度。而當年的初代G系動力單元配置只有獨孤一味的2.0L SR20DE直列四缸引擎,最大功率為142馬力,與發(fā)動機匹配的是4速自動變速箱或5速手動變速箱。底盤部分,G20采用了四輪獨立懸架,前懸架為多連桿形式,后懸架為麥弗遜形式,前后懸掛的結構設計正好顛覆了我們當前的認知。
1993年,G20進行首次小改款,主要是對配置進行了一定升級,新車被命名為1993.5年款;1994年2月。G20進行第二次改款,中網尺寸更大,并換裝了195/65 R14更大尺寸的輪胎。另外還增加了一款運動版車型,配有霧燈、運動座椅、行李廂蓋后擾流板、限滑差速器等配置。到1996年7月19日,初代G20停止生產,其整個生命周期共歷時6年時間。
在第一代G系停產兩年后,英菲尼迪于1998年推出了第二代G系(代號為P11)。第二代的英菲尼迪G依然只有G20一種型號,換言之還是只有一種排量,依舊采用前置前驅的布局,第一臺新車下線是在1998年5月18日,其整個生命周期只有短短的3年多時間,在2002年1月11日正式停產。
第二代G20采用全新設計的外觀,發(fā)動機蓋一直延伸至中網底部,形成一體式的樣式。前保險杠延續(xù)了動感的八字設計,車身包圍采用了與車身同色的設計,防擦條面積減少了許多。尾燈造型變得更為圓潤,燈組位置也進行了重新排布。
內飾整體布局變化不大,依然采用偏向駕駛員一側的中控臺設計,儀表盤的背板變成了白色。第二代的P11相比上一代G,在車身尺寸上有了明顯增加,但依舊為緊湊型車。
動力方面,第二代G20早期沿用了第一代G20的動力總成,仍舊是那臺最大功率142馬力的2.0L自然吸氣引擎,繼續(xù)匹配4速自動變速箱或5速手動變速箱。身為豪華品牌車款卻這么“不思進取”當然是不合格的,因此在1999年末,第二代G20增加了一款高功率版本,最大功率小幅提升至147馬力。2001年,G20又推出了一款運動版車型。第二代G20雖動力未做改動,但針對懸掛系統(tǒng)做了一定的升級改進,前懸架仍為多連桿式,后懸架形式從麥弗遜也變成了多連桿,由此整車操控性有所提升。
>>點擊查看今日優(yōu)惠<<